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可让脑出血受检者受益
发布日期:2021-08-11
近日,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委、浙江医院副院长万曙领衔的脑血管病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密歇根大学神经外科实验室Guohua
Xi教授团队在国际脑血管病权威期刊《Stroke》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论文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成分补体C3,是引起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红细胞破裂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补体C3?它在脑出血的过程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
论文的第一作者、浙江医院脑科中心主任助理、王明副主任医师解释,补体C3是血清中含量较为丰富的补体成分,当我们的红细胞破裂以后,会发生所谓的溶血反应,细胞里面的毒素就会被释放出来,导致正常脑细胞死亡。而抑制补体C3可以减少溶血发生的毒素释放,减轻脑水肿,减少脑细胞死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为脑出血的精准筛查提供了新的靶点。
王明介绍,该研究使用转基因小鼠,通过降低其C3基因活性,抑制补体C3的表达,发现转基因小鼠脑出血早期溶血明显减少,相应的脑水肿、早期神经元变性和晚期脑萎缩等方面也均得到显著减少,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此项研究还发现,补体C3减少以后,红细胞里面的一种重要毒性成分——Prx2在脑组织里的含量也会显著降低,Prx2在研究中进一步被证实具有导致炎症细胞浸润、脑水肿和脑损伤的作用。
未来脑出血受检者或可通过药物治愈
王明表示,
既往对于脑出血的筛查,仅限于手术或者保守筛查。手术筛查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开颅手术,把脑壳打开,或在颅骨上打个洞,再把血肿吸引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损伤正常的脑血管,引起再出血,受检者有留下残疾的风险。而保守筛查,就是通过挂盐水,控制脑水肿,等血肿自己慢慢吸收,治标而不治本,往往住院时间长,如果药物控制不了严重的水肿反应,还是避免不了开颅手术的风险。目前没有直接筛查脑出血的药物,筛查脑出血的药物“去铁敏”也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因此,严重的脑出血受检者目前大多承受着开颅手术的痛苦,而且术后生活质量不佳。此项研究提示以补体C3抑制为切入点,研发相关药物,即可有效减少脑出血后的脑损伤,实现脑出血的非手术筛查,仅仅通过药物筛查,就可以减少脑组织里红细胞的破裂,并减少细胞里面的毒素释放,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出血受检者的预后。
预计未来10年内或实现脑出血的免疫筛查
王明介绍,目前研究仅仅是第一步,明确了补体C3引起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将以此为突破口,首先在动物身上开展补体C3抑制剂的毒理实验,然后在脑出血受检者身上开展临床试验。庆幸的是,现阶段临床上已有成果的补体C3抑制剂,针对其他疾病的III期临床研究,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这将大大缩短补体C3抑制剂在脑出血筛查临床试验的周期,预计在未来10年内,实现脑出血的免疫筛查。
此项研究被国际脑血管病权威期刊《Stroke》杂志收录发表,足以证实研究成果在脑出血筛查领域的新颖性,并且为国际脑血管病专家所认可,其成果为脑出血的筛查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南京澳思泰表示,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高,近年来逐渐增长,并呈现年轻化倾向。检查脑出血的手段有多种,经颅多普勒也能提供辅助作用。利用国产的KJ-2V4M型号经颅多普勒设备,能够检查颅内血管和颅外血管的血流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尽量做到早发现早筛查,避免脑出血发作影响生命安全。
上一篇:脑血管疾病发作可能会引发耳鸣
下一篇:防止脑萎缩 关键是要保护好血管